在全球人口发展进程中,日本率先直面少子化与老龄化难题,其经历与应对策略极具研究价值,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镜鉴。
二战结束,数百万海外军人回国,结婚率激增,1946 - 1948年日本迎来婴儿潮,总和生育率超4.0。同时,社会稳定、医疗改善,死亡率下降,人口自然增长率飙升。
但日本国土狭小、资源匮乏,政府担忧人口过度增长,1948年起推出系列限制政策。《优生保护法》使堕胎合法化,日本家族计划协会负责派发避孕套,还废除家庭与孩子抚养补贴,试图以此控制人口。
到七八十年代,限制政策与经济发展共同作用,50年代末生育率降至2.1的更替水平,此后至70年代中叶在该水平波动。
1974年,政府调整人口政策目标为稳定人口规模。但面对70年代中叶开始下滑的生育率,政府未重视,未采取鼓励生育措施。
1989年,日本生育率低至1.57,“1.57危机”震惊全国,政府这才转变策略,出台鼓励生育政策。但此时问题已存在20多年,收效甚微。近年来,日本生育率徘徊在1.4左右,远低于同期美国的1.8。
日本鼓励生育政策成效不佳,核心原因主要在于政策投入力度严重不足。1980 - 2014年,政府社会支出占GDP比重从10%升至24%,可家庭生育相关支出占比仅从0.47%微涨至1.3%,远低于发达国家2.4%的平均水平。
当下,日本生育困境愈发严峻。2023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.2,东京地区跌破1,出生人口仅72.73万,死亡人口近158万,人口负增长已持续17年。
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,2024年9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升至29.3%,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。
为扭转局面,日本政府积极行动。首相岸田文雄计划未来三到五年,每年拨款3.5万亿日元用于儿童政策,涵盖资金援助、提高生育补贴等。
东京政府也补贴卵子冷冻费、计划推出约会应用程序。但由于高生活成本、工资增长缓慢、工作文化与育儿冲突等问题,年轻人对生育仍顾虑重重,鼓励生育政策短期内难以达成预期,日本需从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。
50-80年代,日本生育率较高,经济蒸蒸日上,30年间平均GDP增长率超8%,远超同期美国的4% - 5%。日本企业在多领域引领创新,1990年国家竞争力世界上的排名第一,人均GDP超美国。
但90年代后,人口急剧老龄化,日本经济急转直下。创新活力枯竭,高科技公司被新兴经济体赶超,人均GDP落后美国,经济增长率近乎为零。自90年代起的经济停滞,远超一般金融危机影响时长,最终的原因是劳动力老化。
70年代起,低生育率致人口结构老化,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,政府为偿债提高退休年龄,进一步加剧劳动力老龄化,削弱创新和创业潜力。企业中40岁以上员工占比高,论资排辈下年龄小的员工晋升难。
70年代,32%的经理年龄在35岁以下,90年代降至16%;70年代,25%的部门领导年龄在45岁以下,90年代仅8%。年龄小的员工因职位低、资源少,创业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受限。
30岁本是创业黄金期,但老龄化社会中,30岁年轻人数量少、能力弱且被边缘化。人口负增长使经济停滞,企业招聘减少,创业风险增加,初创企业难以吸引人才,发展艰难。
日本经济学家认为,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诸多问题根源。因老年选民多、投票率高,政府政策倾向老年人,导致对年轻夫妇生育资助不足。
老龄化使社会资源向老年人倾斜,退休老人养老金丰厚,甚至超过年龄小的员工在职工资。政府通过制度将部分年轻人收入转移给老年人,致使社会趋于保守。如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,政府采取零利率政策,虽保住部分企业,但阻碍创新。
年轻人在社会中被边缘化,为省钱与父母同住。“草食男”现象凸显,这类男性因职业前景黯淡,对事业和婚恋缺乏兴趣。日本女性难以找到比较合适结婚对象,不婚率攀升。
2015年,50岁前未结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23.4%,女性约14.1%,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。经济环境恶化、收入下降,使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降低,形成低生育率恶性循环
日本深陷低生育率陷阱,老龄化使其在科学技术创新竞争中落后。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相互强化,年轻人活力与生育能力降低。日本的困境值得各国深思,以便提前应对人口问题,避免重蹈覆辙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发现一个普遍现象,拿出10万现金的家庭很少,但路上10多万的车子遍地都是
⚖️湖人季后赛形势分析:只需一胜就能锁定前六,冲击第二要看别人脸色
浙江3人20+大胜青岛追到总分1-1 余嘉豪25+7完胜杨瀚森2分6犯规
新消费日报 新疆用户现可享淘宝大件家装包邮及送装一站式服务;清明节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超575亿元;绿茶集团港股IPO获证监会备案……
TES保持全胜!2-1击败WBG,拿下2连胜!JKL招牌德莱文伤害爆炸